-
2018年江苏“小高考”(必修科目)物理科目命题思路
2018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命题依据考试说明,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试题内容立足学科基础,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素材关注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具有时代气息。命题坚持科学性、稳定性和公平性,充分体现了"三个有利于"的要求。
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
2018-03-21
-
2018年江苏“小高考”(必修科目)生物科目命题思路
2018年生物科目学测试卷命题工作,依据考试说明,坚持"公平性、科学性、导向性"基本原则,结合我省高中教学实际,着重考查生物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积极引导高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立足基础,突出核心概念
试卷整体布局稳定、结构合理,各部分分值比例适当,符合今年"学测说明"内容比例要求。试卷考查了约85%的主干知识点,知识点覆盖面广。在考点安排上,做到了热点知识不回避,重点知识重点考,一般知识考一般,这有利于稳定中学正常教学秩序和方向
2018-03-21
-
2018年江苏“小高考”(必修科目)历史科目命题思路
2018年江苏学测历史科目命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试卷"稳中有新",在素材选择、情境创设等方面有较大突破,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学科思维为主,兼顾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理解运用能力。题目设计突出了历史学科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有利于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立德树人,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作为典型的人文学科,具有公民教育的特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命题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的富强
2018-03-21
-
2018年江苏“小高考”(必修科目)化学科目命题思路
2018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化学试卷命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化学学科特点,命题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切实做到对学生学习高中必修课程情况进行全面检测,进而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和深化高中课程改革。
依纲据本,聚焦科学素养
学测化学卷以《课程标准》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为依据,以化学必修科目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
2018-03-21
-
2018年江苏“小高考”(必修科目)地理科目命题思路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科目的命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遵循地理学科特点,力求反映学生学习高中必修课程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价值,力求突出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公平性和创新性。
2018-03-21
-
写作教学大餐:《让议论文写作教学简明化》专题讲座
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先生将倾情告诉你。
王国安老师,从事作文教学与研究50余年,至今依然不辍,收获颇丰。王老师对议论文写作教学见解独到,方法独特,成效优异,名噪一方,很受学生欢迎。现应本群邀约,准备开设《让议论文写作教学简明化》专题讲座,敬请期待!
2018-03-07
-
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 小学是否应分层教学?
全国中小学在1月下旬陆续期末考试完毕,在"晒"出的成绩单中不难看出孩子的成绩是"上天入地"。尤其在一些知名学校,有的学生可以轻而易举达到满分,有的学生则徘徊在及格线上下。
小学阶段成绩就有如此巨大的差距,不仅"差生"家长焦头烂额,一些"高分"家长竟然也莫名惴惴不安起来。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推进的当下,如何看待教育需求差异日益加大的现实?
2018-03-07
-
小规模学校是构建和谐教育生态的基石
在丰富多样的教育生态中,小规模学校是一种存在形式。就近、分散、小型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小规模学校会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关注,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
小规模学校是保障人人享有受教育权的必然需要。在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生源分散的山区,小规模学校不仅能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而且对启迪民智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何办好能让每一名儿童都能有学上、上好学的小规模学校,并形成各小规模学校群雄竞起的发展状态,不仅关涉末端教育的质量,也关乎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等一系列问题。
2018-03-07
-
让特长教育回归纯粹
如何科学引导有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孩子自由发展,对孩子的个性化特质给出科学评价,是基础教育必须攻克的难题
新学期开学在即,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规范招生入学秩序、保障入学机会均等。其中最受各方关注的是,"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和"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的要求。
2018-03-07
-
高中数学如何考到130+?
首先:必须对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有牢靠的把握
要记住数学的概念及性质,例如函数,向量等,这些知识点在考试是就是考察基本的性质应用。因此,同学们在阅读你们的教科书的时候,一定要精读这些内容,不要随便漏掉哪怕一个字,并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意义, 这样在使用这些基础知识时才能得心应手,手到擒来。 另外,数理逻辑的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基础,而现有的高中数学教材大多在这一块知识的介绍上比较薄弱。因此建议同学们找一些资料,视频好好补一下这一部分的内容。
学会翻译,盯住目标及类比等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
2018-01-17
-
高考越来越近 高三怎么高效利用时间?
我们因梦想而忙碌,甚至不顾一切。在不经意回首间,才发现奔波的来路上,全是梦想的残骸,曾经的那些壮志,早被无情地压缩成沉重的现实;如果不勇敢,没谁帮你改变残酷的现状。学会用一颗强悍的心,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2017年就要结束,步入2018年,我们将直视高考,它越来越近了。再浪费时间,就是那句话:今天的懈怠,都会变成明天打脸的巴掌。
虽然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但是足够我们调整状态。小编现在给大家介绍有效自我管理的三要点,帮助同学们走出迷茫,在剩下的时间里自信、高效的备战高考。
2018-01-03
-
语文课堂教学应顺应考试改革的要求
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了2018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其中提到,语文科目增加了古代诗歌阅读,与文言文阅读以古诗文阅读板块呈现;增加2017年中考试卷中的默写类试题,增加古代诗歌阅读类参考样题;增加名著阅读类参考样题。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本为本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不少教师都能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拓展一些课外资源,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但幅度过小,效果欠佳,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必要该"换档提速"了。
2018-01-03
-
2018年新高考制度对初中生的影响 初中生如何应对
2018年高考正式改革,初中生最倒霉,这四大对策,家长越早知道越好,为了帮助各位家长更好地了解关于中高考改革的最新规定,我们大家来一起看下,具体的有哪些变化。也希望能跟更多的学生家长直接交流,这也是我们的初衷。以下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实,真正受到影响的是初中生,所以,在初中阶段,家长就需要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加以重视,这样才能够为今后的高中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2018年新高考制度对初中生的影响? 初中生如何应对?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2018-01-03
-
致2018届考生:剩下的时间怎么高效利用?
2017年马上过完,步入2018年,我们将直视高考,它越来越近了。
虽然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但是足够我们调整状态。小南现在给大家介绍有效自我管理的三要点,帮助同学们走出迷茫,在剩下的时间里自信、高效的备战高考。
一、目标管理
1.目标既要有挑战又要可实现
2017-12-21
-
高中历史课,换个方式讲
高中历史学科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也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
在很多学生看来,历史课堂比较死板,历史学科的学习枯燥乏味,主要就是机械地背记一些知识。历史课堂要想赢得学生喜爱,教师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予以改进。笔者经过实践探索,认为以下三种方法值得提倡。
2017-12-21
-
史料研习助学生认识历史本质
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修订后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已明确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作为历史核心素养目标体系的关键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史料研习活动,符合历史学科的本质特点,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思想方法,无疑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史料研习活动指的是,在历史教学中,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研习史料及基于史料的问题设计,学生能深入理解历史现象,从而达成对历史问题本质的深度认识,并从中汲取深刻的经验智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要推进历史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需要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进一步提高史学素养,进一步增强史料研习活动设计的能力。
2017-12-20
-
“法治教育”如何让孩子知法更懂法?
今年国家宪法日,全国约10万余所中小学生一起在晨读宪法活动中体会宪法的庄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孩子心里埋下法治的种子尤为重要。在中央加快推进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普遍设立了法治相关课程,整合资源、努力将法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学和学习活动之中。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是让孩子背诵法律知识,而是培养其规则意识,让他们树立是非观,成长为懂法守法、阳光向上的人。在成长之路上给孩子上好"法治教育"这门课,既需要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营造法治育人的氛围。
2017-12-20
-
越会反思的高中生进步越大
我们知道,能考入高一重点班的学生,一般有两种情况:学习特别刻苦,花了大量时间在学习上,加之初中内容难度不大,因而容易考出高分;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天赋秉异,学习效率非常高,这些学生学得轻松而成绩优异,比如我现在班上的丁同学,班级第一,初中可以说是玩出来的,有足够时间阅读大量课外书籍。
在一个重点班上,这两类学生的人数基本持平,而在一两次考试过后,他们的成绩出现严重分化,初中学得轻松的如今超级稳定,靠耗费大量时间提高分数的则成绩大幅下降。
2017-12-08
-
悦纳学生才能真正立德树人
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重心。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制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教育要落实其核心任务,并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但不得不说的是,教育中也曾出现许多悖论,许多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因多种原因出现了教育方向和重心的偏移--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品德的评估、重升学率轻素养。这样的教育结出了诸多恶果--学生轻则叛逆、自弃,重则伤害他人,破坏社会。湖南益阳市发生高三尖子生杀害班主任的骇人事件;复旦、清华等高材生毒死室友同学……作为教育者,看到这样的报道,能不警醒、痛心、反思吗?
2017-12-08
-
名师如何延长“保质期”
目前,各种名师工程应运而生。五花八门的名师称号,令人眼花缭乱。
名师成名,路径不同、早晚各异。大器晚成者有之,早熟者亦不乏其人。大器晚成者多半是经年累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积累,终于得到各方认可,成为名师。早熟者,很多是通过赛课,一课成名。有的名师光彩夺目之后就"昙花一现",成了过期或者"变质"的名师;而有的名师却能长期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闪闪发光。那么问题来了,名师如何保鲜?如何"延长保质期"?
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