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挑战及应对
今年5月,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10余个国际组织的500余位代表就未来教育、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学评估、课程开发、终身学习等多个议题开展了深入探讨,提出许多关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发展未来教育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并通过了《北京共识》。代表们一致认为,各国应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教育系统改造相适应,建设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系统,为每个人提供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机会。
2019-07-03
-
老年教师应成为学校的“宝贝”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果将学校看成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那么,老年教师就应该是学校的"宝贝"。
然而,在一些区域一些学校里,一些老年教师早就已经不是什么"宝贝"了,而是渐渐地淡出了大家的视野,悄悄地隐退出拼搏的团队,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研究等诸多方面,愈发变得悄然无声、黯然失色、无足轻重了。对此,很多人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长此以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教师很不幸地成为学校的"负担"甚至是"累赘"。
2019-07-03
-
教育扶贫 先扶教师
凉山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有深度贫困县1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万,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是19.8%。精准扶贫以来,到2018年年底,全州累计减贫65.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7.1%。
"三区三州"脱贫成绩的背后,是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陆续出台,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不断向纵深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一直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其中,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精准扶贫成败的关键。
2019-07-03
-
衡水中学校长:我们搞的就是素质教育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月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上,与谈人之一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表示,外界普遍认为衡中的师生生活在"地狱",学校是"高考工厂",但现实并非如此。
"现在我们在拍摄一部纪录电影,由中央电视台导演指导拍摄。他们从去年就进入衡水中学,吃住在学校,用一年的时间,拍出一个真实的衡中。"他说,"我们都是'演员',也没有演员,每天都是真实的记录。"
2019-07-03
-
毕业季到来,大学生就业状况如何
在这个毕业季节,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袁圆不仅实现了自己月收入1.5万元以上,还提供了20个就业岗位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只要有人家里有困难需要帮助,我们'翠翠姑娘'苗家鱼粉店可以提供工作给他"。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像袁圆一样的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34万人,比2018年多出14万人,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如何?有哪些新的就业变化?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2019-07-03
-
今年高招释放哪些信号
连日来,高校陆续公布今年的招生简章、开展高招咨询活动。记者采访发现,与去年相比,为了吸引优秀生源,越来越多的高校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调整上下功夫,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在未来重要领域的人才布局上发力,高校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可能性。
改革育人模式,创新人才培养
2019-06-19
-
教授人人上讲台,难吗
18年前,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大学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对于不主讲本科课程,或达不到本科教学基本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的教师,不能聘任副教授或教授职务。2018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实现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
2019-06-19
-
家庭的陪伴不可或缺 让孩子信赖但别依赖
高质量的陪伴,是让孩子既能够体会到温情,又能获得自主的学习机会
早上7点半,在哈尔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个11岁的盲童,扎着马尾,手持盲杖,一路敲敲打打小心探路。不远处,妈妈默默陪伴在她身旁。走到路口,妈妈会挡住要转向的车辆,可有人想把路上的自行车挪开时,妈妈却赶紧用手示意"不用",让孩子自己摸索。有时,女儿碰到障碍找不到路,在原地打转,只隔着三四米的妈妈始终没有出现,"狠心"地看着女儿在磕磕绊绊中辨别方向。终于,孩子走出来了。
2019-06-19
-
“后掐尖”时代什么是好学校?
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学校?
这不仅是教育专家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在思考的问题。
在几年前,这个问题似乎很好回答:升学率越高的学校就是越好的学校。在这种观念下,好学校想尽办法寻找好学生,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入好学校,于是一个教育怪圈形成了,家长择校--学校掐尖--学校之间不均衡--家长更强的择校愿望……
这个怪圈带来的是负担过重的孩子、焦虑过度的家长和异化了的教育。
2019-06-19
-
“国学班”为啥不能替代义务教育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印发《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违法招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开展全日制培训,替代实施义务教育;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广告,不得诱导家长将适龄儿童、少年送入培训机构,替代接受义务教育。
近年来,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擅自招收适龄儿童、少年,以"国学""女德"教育等名义开展全日制教育、培训,替代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极个别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送孩子去培训机构或在家学习,无正当理由未按法律规定保障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导致相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不能依法实现,妨碍了国家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严重影响适龄儿童、少年成长发展。
2019-06-05
-
学校管理变革如何借势新高考
浙江省是全国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历经五年,已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如何进一步增强迎接新高考挑战的内生力量,是高中目前面临的一个新难题。学校管理的变革,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兵团协作,让选课落到实处
新高考后,行政班的功能有所弱化,班主任的管理面临新挑战;学生对"七选三"或"六选三"的选课比较迷茫,亟须指导;考试次数增多,出现有些年级需多次停课让路的现象……建立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共同体,变"单兵作战"为"兵团协作",是解决此类问题的较好办法。
2019-05-22
-
教师读书会的有效运行策略
我的专业成长得益于教师读书会的引领和熏陶。我从2009年开始参加教师读书会,后来又组织大学生和在职教师以读书会的形式进行专业学习。10年来,我见证了一些读书会组织得生机勃勃、风生水起,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也见过不少读书会虎头蛇尾,直至门可罗雀、偃旗息鼓。
2019-05-22
-
大美而深情
去年暑期,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傅东缨老先生的《极目新教育》一书。读后,我有几点粗浅感受,概括为四个字:大、美、深、情。
所谓大,一是指这部书有大视野,正如其书名"极目","将新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版图、教育发展长河、时代潮头加以观照",亦如刘道玉先生所言,是作者"立于人类思维的穹顶",在鸟瞰。二是指大背景,把新教育置于人类历史和世界教育的时空中来叙写。三是大场面。把一百多个新教育典型人物、几十个新教育实验区,描绘到一轴巨幅画卷中,生动、形象、传神。可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观五洲教育风云,览千秋立德树人"。
2019-05-22
-
政府应当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华读书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留学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随着全球化新时期的到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人才。为此中国教育需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化,推动跨国高等教育发展,是中国教育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路径。
2019-05-08
-
5月高考热点:各省高招规定、招生章程、熟悉志愿填报政策
一、各省2019年招生工作规定陆续公布
目前,北京、山东等地已经公布了2019年高校招生工作规定,其余省份也将会在5月陆续公布。
招生工作规定是本省市高考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报名、考试、志愿填报、录取、照顾加分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要求,是考生和家长必须了解的政策。
2019-05-08
-
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应从三个维度展开
"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最近几年被一些专家学者反复提及。因为,作为一个直言命题,这一表述,逻辑自洽,作为一个价值判断,这一理念,也当然成立,且深得教育界和社会大众的认同。
可以说,这一理念,散发着理想主义光芒,和温暖的人性光辉,理论正确,政治正确。其实,这句话,中国古代先贤早有概括表达,即:因材施教。我们的老祖宗在教育方面的智慧,并不比当代人落后。笔者和一些教育界同仁讨论这一话题时,曾做如下表达:教育界的因材施教,对应到医疗界,也是4个字:对症下药。
2019-04-24
-
加强中西部省份教育生态建设
明年是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年,教育系统脱贫攻坚成绩斐然。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部2019年教育工作要点提出,要"稳步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打造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在未来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整体布局里,中西部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中西部不强,国家的小康、强国目标就不能算全面完成。
重思各级各类教育的使命衔接
2019-04-24
-
高校改革宁要“微词”不要危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巍巍上庠,国运所系。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改革是唯一的选择。沈阳工业大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但也困难重重。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
改革是一门实干学问,也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改革既触动利益也触碰灵魂、考验人性。漠视改革或许是因为恐惧未来,恐惧未来是因为不理解,不理解是因为不能理解或者不愿理解。20年前的沈阳五爱市场和10年前的三好街也不认为有一天会面临今天的挑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譬如学位点的撤销、专业的增减是教育供给侧的法则,体现的是质量和市场导向,但仍有人认为学校不顾老师饭碗"砍"专业。高考制度改革正在逐年完善
2019-04-24
-
自主招生体质测试成绩优秀 考清华可降分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要在校考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测试项目由高校根据中学教学实际自主确定,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一时间,不少人认为体育测试实现了"逆袭"。专家分析,所谓的"逆袭",只是因为此前重视不够,近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2019-04-10
-
用特色教育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古语云:"事物之独胜处曰特色。"在几乎所有学校都在高喊"特色课堂""特色教育""特色模式"的当下,究竟何为特色学校,是我们作为教育人应该追问的本质!
特色学校应该是风貌独特的学校、理念先进的学校、质量较高的学校和文化先进的学校。特色学校实质上就是一种整体性的学校文化模式,是学校文化长期积淀的一种外在表现,因而是具有独特文化风格的学校。可以说,特色学校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驾齐驱,文化是特色的根,是学校发展的土壤。
2019-04-10